相关资讯

名家新作 | 李俊:时光荏苒中的诗意栖居 —— 评《欧阳黔森诗选》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6:03    点击次数:70

许多并非以诗歌闻名的大作家年轻时写诗,成名以后依然写诗,老年以后还写诗,不为稿费,不为沽名,比如莎士比亚、鲁迅、郭沫若、莫言等。评论者一般都认为是作家为了保持对生活的敏感、思考的敏捷和文字的敏锐。或许,这还源于作家的赤子之心和诗意栖居的人生理想。

青年时代的欧阳黔森酷爱文学,大量地写诗。1992年春,他与同样酷爱文学的青年人刘华、夏晖等筹备创办一份文学刊物,还有女诗人周西篱加盟,很快就有了刊号。夏秋时节,他们的《黄果树文学报》创刊号出版了,第三版是“欧阳黔森诗歌专版”。可惜因经费缺乏,文学报仅办了一期就停刊了。深受“无钱而停刊”刺激的欧阳黔森不久后就义无反顾地扑进9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大潮里。经商之余他也偶尔写一些诗,还忙里偷闲地出版了第一本诗文集《有目光看久》。大约在2000年,欧阳黔森从商海回归文学之路,转型以小说创作为主,同时写影视剧本,还当制片人,都迅速地取得了显著成就,获奖无数,2022年还因一部报告文学而站在了中国文学最高奖——鲁迅文学奖的领奖台上。在这20多年里,欧阳黔森始终没有忘记诗,闲暇之余一直在写,也时不时地发表一些。2024年,他从跨越40余年的几百首诗歌中精选出38首,集结成《欧阳黔森诗选》出版,诗坛元宿贺敬之欣然题写了书名。

这38首诗里,有七八首是我早已读过的旧作,是欧阳黔森的青春模样。比如开卷第一首《那是中国神奇的版图》,是他27岁时从地质队调到《杜鹃花》文学杂志社工作期间的作品,写得青春飞扬、豪情满天。30年前笔者认为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诗,30年后仍然认为是他诗歌中的代表作。2005年贵州师大中文系编写的一本《写作》课程辅助教材《写作范文解析》(大众文艺出版社),将之选入其中。许多任课教师反应,这首诗便于教学,也便于大学生们学习、模仿、背诵,还多次成为文学朗诵会的篇目。这首诗的核心意象,是将青藏高原比作一位古老而年轻的巨人头颅,他的两道目光一泻千里而成为黄河、长江。但诗人并未直白地说黄河、长江,而是用“只有这博大而神奇的目光/才有着生命力的色彩/一道黄色/一道蓝色”来喻指,从而营造出了一种神奇、宏大、壮美的意境。诗中的两组排比句式所形成的音乐美、建筑美和节奏感独具审美感召力:“向西、向西/那儿有狂风般剽悍的骑手/那儿有风吹草低的原野/那儿有高不胜寒的雪山”“向西、向西/去骑一骑狂风般剽悍的骏马/去看一看风吹草低的牛羊/去摸一摸冰凉的世界屋脊/去吧!男儿要远行/那是中国神奇的版图……”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